低调影院 低调影院

哎,这种中国演员要“绝种”了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914    评论

真人版《少年歌行》小范围火了。

尤其是动作设计和特效场面,做出了非同一般的气象,让人惊叹!

不过,谁也没想到,最先让这部剧出圈的,是一位演员的片场花絮。

他饰演的忘忧大师,完美还原了小说中的描写,也被誉为是唯一一个超越了动漫版的角色。

他虽然已有89岁高龄,但精神矍铄,吐字清晰,饱蘸真情,同时还有得道高僧的非凡气度。

一举一动,甚至是脸上的皱纹,都是戏。

说起这位演员,也许一段歌谣,更能引起你的回忆——

鞋儿破 帽儿破 身上的袈裟破

你笑我 他笑我 一把扇儿破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游本昌。

他每一次出现,都能为影视作品增色太多。

而在短视频,我也看到过这样一句评论。

会这么问,可能还不够了解这位表演艺术家。

今天,我打算逆潮流而动,不追踪热点,不聚焦星光,来深入聊聊他的艺术生涯。

聊游本昌,一定绕不开《济公》。

这个人物形象,有多深入人心?

说一句“游本昌之后,再无济公”,一点都不过分。

尤其是那个足以封神的表演时刻。

一半脸笑,一半脸哭。

既非笑,又非哭。

这张面孔,充满佛性,包含了太多的意味,非文字可以形容。

可你知道,这张面孔的由来么?

活济公

1985年,《济公》在春节期间播出,创造了收视奇迹。

就连公安局的民警都要感谢游本昌。

因为《济公》播出后,万人空巷,犯罪率大大降低。

这部剧讲的是济公游走人间,济困扶危、惩治强梁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又蕴含着为人处事之道,以及佛理禅机。

我以为,最精彩的还是第一集。

它讲的是济公的成佛之路。

南宋绍兴元年,浙江天台县的李善人老来得子,取名修缘。

李修缘自幼就有佛门有不解之缘,多有放生之举。

而在大婚当天,他不辞而别,出家做了和尚,法号道济。

多年后,李修缘重回家中,却发现父母均已身亡,恶管家霸占了家财。

他经受不住打击,变得疯癫。

过了很久很久,街市上出现了个疯和尚,惩恶扬善,有人尊称他为济公。

这一天,市集上有个女子,卖身葬父,被流氓羞辱。

济公拿一只金龟卖给他,得银一百两。

后来,他把百两纹银统统赠予了孝顺的落魄姑娘,给她做嫁妆。

紧接着,济公有个惊人的举动,他施法将自家的宅子烧了个精光。

这才有了那个半笑半哭的表情。

用济公的话说,他是“借姑娘的孝心,教训歹人的狼心”。

为何说是“借”?

因为他遁入空门,而无暇尽孝。

表面上的惩恶之举,实际上也是自罚,暗含了五味杂陈的情绪,痛苦、自责、告别……

他也在这天人交战的时刻,大彻大悟,了结尘缘,立地成佛。

《济公》能获得空前的成功,绝对离不开游本昌的传神演绎。

而他能演好济公,也得益于偶然的顿悟。

最开始,游本昌怎么也找不到济公的状态。

一天早晨,剧组拍完日出,他就在凉亭边睡着了,导演喊他拍戏。

游本昌急啊,立刻穿鞋,趿拉着急匆匆地跑。

跑着跑着,他突然醒悟——

这不就是济公吗?这不就是济公吗?

济公闲散而不羁的步态,便由此而来。

在剧中,游本昌塑造的济公可谓形神兼备。

他看破了世态炎凉,又生有一颗慈悲之心,平日里最常见的是他爽朗的笑。

在点化徒弟时,济公极有耐心,又会露出幸灾乐祸的笑。

可一字一句,都包含着为官做人的道理。

一屈打嘛,就成招

这一天的和尚没白当

而面对歹人时,立即露出金刚之怒。

现实里,即便是没有穿上戏服,游本昌依然有能力一秒“灵魂化妆”。

在无数观众心目中,游本昌就是活济公。

可在最初,他差一点跟这个角色失之交臂。

不走运的演员

游本昌对自己的评价是:“智商还可以,情商远远不够。”

并且,他还是个不太懂得争取的人。

这种个性,或许来自一则传奇。

小时候,有人说他活不过13岁,要想渡劫必须皈依佛门。

于是,他在6岁时拜于兴慈法师门下,法号乘培。

多年的修行,也养成了他谦让的品性。

再到后来,他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从上戏毕业后一直跑龙套,默默无闻。

直到1984年,游本昌因在春晚上表演了哑剧《沐浴》,一夜走红。

游本昌对表演一直有着自己的追求,要演就演经典形象、复杂人物。

比如,他想挑战鲁迅名作《阿Q正传》里的阿Q,可剧组定了严顺开。

后来,他忽然有了个念头,可以演济公。

不久后,真的有剧组打算开机,可人选又是严顺开。

再一次撞车了。

他还是没有争取。

后来才发现是误会,制作方不同。

单位同事们也来劝他,他这才接受。

那一年,他已经52岁了,终于有了第一个重磅角色。

在80年代,文艺工作者们搞创作都是冲着艺术去的,所以也就格外认真。

来说几场戏。

第一场,济公吃鸡肉。

那时候条件差,准备的道具临到用时早已经臭了。

游本昌只能做出嚼而不咽的动作,并给观众“真香”的感受;但又不能真吃,否则吃坏了肚子,要耽误拍摄进度。

第二场,济公挨板子。

导演的要求是一定要真。

所以要真打。

可饰演公差的演员心疼游本昌,不忍下重手。

结果,为了真实,他被来来回回打了12次。

戏拍完,起身都难。

游本昌曾说,他这一生,仿佛就在等待济公这个角色。

为此,他倾注了巨大的心力。

不仅是为戏牺牲,投入真情,他对人物还有独到的理解。

济公这一形象出自游民文学,所以有流浪啊吃白食啊这样的桥段。

《济公》对此也有还原。

济公用脏手拿人馒头,老板要钱,他却满脸委屈:“钱我可没有,那……还你还你。”

小摊老板见馒头脏了,抱怨了几句,还是送给了他。

济公见势,连吃带拿。

济公耍赖又诙谐,可恨还有点好笑。

到了这里,还原已经足够。

游本昌觉得还不行,于是,他建议导演加了一场戏。

济公见老板心善,走远了又回头给了铜钱;而老板见状微笑,念念有词:“这个和尚”。

这场戏加得极妙,为济公这一形象添了人情味和圣心。

对于改编,游本昌有独到体悟——

传统文艺上的一些灰尘

我们可以把它掸掉

虽然游本昌塑造的济公已经成了经典。

不过,他的演艺生涯并没有因此走向高光。

原本,《济公》的主创没有再拍续集的打算,怕砸了自己的招牌。

(以前的创作者真的很谨慎,很爱惜自己的羽毛)

后来,游本昌亲自做导演,拍了《济公游记》。

为了挣钱?

不。

而是因为,他去西藏时,当地小朋友开心坏了,说没看够,两位藏族小朋友还献上了哈达。

就是为了满足观众的期待,他这才下定决心拍摄。

拍《济公游记》确实挣到了钱,游本昌一股脑地将其投入到了艺术之中。

为推广哑剧,他拍《哑然一笑》,赔钱。

为宣扬正确的善恶观,他拍《了凡的故事》,又赔钱。

为此,他还卖了房。

别人问他值不值得?

他放声大笑,哎呀,反正房子也是“济公”给的。

再后来,他又饰演了弘一法师。

到了82岁,他还自费组织一台盛大的舞台剧。

但因为曲高和寡,游本昌渐渐消失于观众的视野之中。

时刻准备着

游本昌始终不争。

所以他的作品越来越少,即便出演,也全是配角。

但,几乎他每一次出现,都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比如《李献计历险记》。

无数次穿越后,时间在主角身上流逝。

游本昌饰演主角的老年状态,在关键时刻阻止了悲剧的发生。

他一个眼神,就有了涵盖一生沧桑的力量,堪称影片的定海神针。

在《刀见笑》里,游本昌饰演天下第一炼刀大师,以草民身份掩饰自己,俨然得道高人,点化世人。

再到最新的这部《少年歌行》。

他饰演忘忧大师,戏里戏外都是一派佛相。

而且比动漫版的形象,更能让人动情。

更精彩的细节,在片场花絮。

在对词环节,他将“暂时”改成“一时”。

原台词“剩下的路,要靠你自己走下去了。”

他将“剩下”改成“前面”。

并反复试演动作、神态与语气。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改后的台词更像出自高僧之口,既有关心和嘱托,也藏着佛理与禅味。

要说遗憾,就是电视剧为这个角色用了配音,其实游本昌的原声更加深情有力,直击人心。

可以说,忘忧大师这个角色,非他莫属。

因为在现实中,他的言行举止,也近乎于佛。

再举两个例子。

在《中国文艺》的访谈中,有个年轻演员以济公为原型编了一出舞蹈。

他跳得很漂亮,不过总感觉有形无神。

游本昌一边肯定年轻演员的努力,一边耐心点拨。

要玩起来

玩起来你就举重若轻了

放浪形骸 成全心胸

要心中有佛

佛是什么?众生、人民、小孩

要向小孩学习高兴 学习快乐

再比如,郭德纲心心念念要诠释济公,但因为身形,一直怀有恐惧。

游本昌说了一句“菩萨是无相的”,当场点化,去除了他内心的障碍。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

一直以来,游本昌出席活动或者访谈,基本都是为了宣传新戏。

他不愿意争抢,而是在节目中对邀请他出演角色的制作人、导演表示感谢,并希望更多的人来找他演戏。

这就回答了最开始的那个问题。

游本昌真的热爱表演,他虽然已是表演艺术家,但从来没什么架子。

而他,也始终为表演准备着,注意锻炼,保持良好的身形与状态。

在他看来,这是演员都该有的“梳洗”。

同时,他还保有着孩童般的纯真之态。

我期待着,能在影视作品中继续看到游本昌。

而这,也是一定的事。

因为,有些角色需要老道的演技,深厚的积淀,或是超脱凡尘的形象,非他不可。

而他,也始终在准备着。

要说怕,就怕以后的内娱,再不会培养出可以跟游本昌媲美的表演艺术家。

毕竟,土壤已经变了。


THE END
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