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影院 低调影院

瞬间减龄40岁,成龙刘德华逆生长的秘密找到了!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7-11   浏览次数:126    评论


1905电影网专稿 27岁的成龙长什么样,你还记得吗?


在经典爱情片《神话》上映19年后,成龙携“姊妹篇”《传说》归来,继续讲述一段跨越时空的传奇故事。


影片的另一大看点莫过于用AI技术还原了27岁的成龙形象,给观众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


当这一青春形象第一次亮相发布会时,成龙“本尊”也感慨万千,他选择用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青丝白发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少年我是回不去了,但是电影可以让我回去,这样也很好。”



不仅是《传说》,《流浪地球2》《爱尔兰人》《双子杀手》《美国队长3》等国内外大片中都曾使用数字减龄技术,也让观众得以见证吴京刘德华罗伯特·德尼罗威尔·史密斯小罗伯特·唐尼等巨星“逆天改龄”的名场面。


“数字减龄”黑科技如何操作?这一技术又为电影人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不止《传说》

这些电影同样用到“数字减龄”


“人工智能是我们电影人的超级助手。”《传说》导演唐季礼如是说。


据他透露,为成龙“减龄”主要使用了Deepfake(深度伪造)技术,先给人工智能很多年轻成龙的数据素材进行“深度学习”,进而为实拍素材完成换脸。



总制片人于冬也表示,当时技术团队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调试,一共生成了20多个数字人形象,成龙在其中选中了现在这个版本。


此外,“数字人”不仅要做到外貌上高度神似,还要完成和张艺兴的对手戏,和娜扎“谈情说爱”等戏份的表演,都对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



纵观电影发展历史,“减龄”并不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全新概念,很多佳作都是围绕主角的多年经历展开,当物理化妆无法达到效果之时,通过技术手段为演员“换龄”就成了必然选择。


在《传说》之前,多部国内外大片都曾进行过相关尝试,但在具体操作上有所不同。


最常见的是数字“美容”技术,《蚁人》《美国队长3》《惊奇队长》《X战警:背水一战》《本杰明·巴顿奇事》以及国产片《廉政风云》《我和我的祖国》“回归篇”等,为了呈现演员的“青春”时代,都用到了这一手法。


《廉政风云》中的“青春版”刘青云


很多特效公司都会用一个名为Flame的软件,可以追踪某部分皮肤,移动它们,调整脸部或身体曲度以达到“减龄”的效果,但对于部分近景和特写镜头,还是需要逐帧处理。


《美国队长3》中减龄30岁的小罗伯特·唐尼


这样的做法有点类似在Photoshop中修一张静图,但是差别在于静图只需要做一次修整,但电影每秒会有24格,也就意味着每秒都有24张图片要修。


同时,这一过程不只是磨皮那么简单,肌肉结构和血管状态都要进行微调,也是相当耗时耗力的工程。


《惊奇队长》中的年轻版塞缪尔·杰克逊


到了《双子杀手》,导演李安作为十足的“技术控”,再加上120帧的极高要求,都让他无法满足于已有的“减龄”技术,果断挑战了最复杂的方式——从零开始创造了一个完全由CG打造的年轻版威尔·史密斯。


用“史皇”自己的话说:“这不是换头,不是年轻化。特效公司没有拍我的照片,没有给我拉皮。朱尼尔是特效公司依照我的形象打造的、百分之百的CG人物。”



具体过程是演员通过佩戴面部捕捉设备,跟踪并记录面部表情数据,进而在计算机内实现面部三维重建。


这一建模过程精细到了毛孔级别,他的血管和骨骼,计算出血液的流动方式和肌肉的运动模式,甚至特定时刻(比如恐惧和愤怒)眼睛里的水量,都可以由动画师调整。


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特效团队也需要花费数月时间研究人体反应机制,比如当人们眨眼时,或者面部肌肉运动时,眼睛中的液体应该呈现什么状态。他们因此自嘲:“上帝造人花了130亿年,而我们只有两年。”



在拍摄《爱尔兰人》时,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和乔·佩西等几位70多岁的演员需要减龄到40岁左右,但导演和演员一致认为面部捕捉设备过于复杂笨重,会影响现场表演,就联合工业光魔公司开发了一套新的系统。


首先,演员在拍摄时被三台摄像机环绕,一台为正常拍摄机位,另外两台通过拍摄红外镜头收集更高密度的立体信息,连人在说话时产生的轻微颤动也能捕捉到。


“三头怪”摄影系统(上)及其拍摄的影像(下)


在后期处理中,软件结合现场影像和演员的海量过往作品,形成3D建模,再加上细节处理,最终完成数字化减龄。




在国产视效标杆之作《流浪地球2》的制作中,为吴京、刘德华等主要角色减龄同样是视效的难点之一。


早在开机前一年多,视效团队就开始了技术实验,参考了五、六种国际常用的换脸或减龄的方式,都不是很理想,最终决定以人工智能软件Deepfake为基础,结合其他工具,开发出了一套《球2》专属的“减龄”方案。



首先要找到目标演员海量的视频图像素材,用来训练人工智能,完成基础的年轻化处理。接着再由工作人员手动做细节化处理,使其更加逼真。


视效总监徐建曾生动地形容这一过程是“人工智能+人工肉能”。


“人工智能在不同镜头里帮我们完成三成到七成的工作,剩下的都要靠艺术家手动调节。”



“返老还童”不容易

真人表演会被取代吗?


“最难的视效镜头不是天崩地裂的奇观,而是真正把一个人做出来!并且让观众看不出来他是‘假’的,这才是最难的。”在接受1905电影网专访时,《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就曾直言,给演员“减龄”是全片视效最具挑战的环节之一。


尽管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效果经常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在细节处理上仍存在不足,经常被观众诟病表情生硬、眼神呆滞,或者“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导演唐季礼就坦言:“Deepfake技术在手机或电脑屏幕上观看可能觉得尚可,然而在大银幕上放映时,每一个细节,包括皮肤纹理和毛孔,都会被观众清晰地捕捉到。因此,仅依赖这一技术目前还无法达到我们所需的效果。比如眼泪和眼神,这些微妙的元素,它仍无法准确复制。”



《流浪地球2》中,负责“减龄”特效的视效总监赵浩强也曾表示,这一技术有不少难点,一方面,AI并没有那么“智能”,它可以像美图磨皮一样把皱纹全都去掉,但也会去除伤疤、痣等特征和表情细节。


比如,周喆直演讲的那场戏,李雪健老师的下巴因为激动而抽搐的细节,就被年轻化特效削弱了很多,“细节控”导演郭帆就要求后期团队把这部分细节手动补足回来。



另一方面,AI减龄技术也对演员表演提出更高要求,虽然面部会做处理,但肢体和状态的“年轻感”还是要依靠演员表演。吴京在现场就有一个21岁的演员做表演参考,通过观察他的行为和动作,将“年轻感”注入自己的演出中。


除此之外,高昂的资金和人力成本无疑也是巨大挑战。《流浪地球2》的“改龄”特效镜头超过千个,每个都需要三到五人才能完成,这是普通剧组不敢想象的工作量和难度。


《双子杀手》虽然减龄效果逼真,但代价是数字人“朱尼尔”的“片酬”比主演威尔·史密斯的两倍还要多。



一直以来,电影的发展史,也是技术的进步史。尤其是近几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电影产业各个环节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也在不断拓宽着电影人的想象边界。


话说回来,数字特效会取代真人表演吗?从目前的精度和成本来看,还有不小的距离。


威尔·史密斯就曾自信地表示:“他们不会取代演员。如果不是表演,完美的模仿有什么意义呢?演员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源头是人类的灵魂。”



THE END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