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影院 低调影院

没关系,我们有乌尔善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8-02   浏览次数:475    评论

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乌尔善和“长生天影业”可能就是中国电影“品质保障”的代名词,这是我在参加《异人之下》电影首映礼后得出的结论。

这个结论其实早在去年夏天看完他执导的《封神第一部》时就产生了,应邀看片之前,我们普遍对这类题材感觉有待观望,看电影之前我还正襟危坐准备就此点评一番镜头、叙事、表演和题材的市场探讨,结果看完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

“卧槽!”

第二反应是:

“观众看了电影都知道钱花在哪儿了!”

当时谭飞老师站在我旁边“啧啧”不已,他好像也没缓过来。

多少年了,我们没看过这么优质、这么有诚意的国产神话史诗了。

后来去年暑期档《封神第一部》果然火了一把,不久前法国媒体还报道了它的热度。大家翘首以盼《封神2》赶紧和观众见面。市场反应最真实,它说明中国电影不缺乏大手笔、大制作,缺的是用心做电影、用心处理细节的人。

所以前两天看完《异人之下》,心想如果直面乌尔善的话,我会跟这位导演说:

“523,我今年还为你花钱!”

异人

看国漫的和不看国漫的对电影《异人之下》也许都不会失望。

乌尔善在接受采访时说“《异人之下》非拍不可,因为作者米二把我想在电影里实现的东西都画出来了。”仅凭这一点,要实现起来难度很大。

我的意思是尽管如今电脑特效不是新奇事物,但一定要善于掌握“入神”的技巧,即完美契合故事主题、叙事节奏、角色特质,这样所作的才是有用功。

原著《一人之下》在国漫界有很高的地位,先后授权给到日韩拍摄动画,对于国漫而言,这是个了不起的代表作品。“奇幻武侠+热血中二”在这部文化作品里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因此压力给到乌尔善之后,关于“如何在电影里体现漫感”的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看,解决得很好。

虽然我偶尔会感叹国漫之于中国主流文化目前还属于一个边缘位置,但看过《异人之下》的人一定会对国漫产生兴趣,毕竟能够走出国门让外国人感兴趣的东西不算太多,全靠我们自己的文艺工作者努力努力再努力。

影片中 “回忆”的场景时长占比不低,乌尔善团队结合传统的电影工艺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画面效果,通过演员的3D形象让人工智能扫描学习,然后按照想要的画风去呈现画面。接下来就全靠导演对原著的理解:

表达“异人世界”中的人物,需要通过怎样的细节获得观众,尤其是漫迷的认可?

电影版《异人之下》出现过很多次空间畸变和定格的尽头,回忆和入境的场景也多以漫画质感体现出来。原著粉看完后会感觉电影很尊重粉丝,没有看过漫画的也没关系,电影里有许多惊喜元素能够把“网络文化流行元素”和“怀旧风”糅杂在一起,这本也是原著中就已体现的细节,作为生活在现代世界的张楚岚因为自己是“炁体源流”传人的秘密被异人界知晓后,开始卷入一场你争我夺的异人纷争,接下来其实故事主线是“闯关打怪,不断升级”——

主题很通俗,但要看是谁来实现这种表达。

作者米二画出了一部国漫经典,导演乌尔善拍出了年轻人爱看的热血向,而且和《封神三部曲》一样,《异人之下》不止一部。

这一部里“哪都通”“全性派”“天下会”“天一门”等先后登场,一个异人世界就此展开。

张楚岚运功时《中国功夫》的BGM响起,刘纯燕饰演的“穿肠毒”窦梅缓缓走来。《封神第一部》中乌尔善请费翔演商王,结果“商务殷语”在网上着实火了一阵。《中国功夫》和刘纯燕作为一代观众的记忆,也可以视为《异人之下》突破“次元壁”的文化元素。

新老观众在《异人之下》眼花缭乱的PK对轰中找到一些共同话题,比如“那年我心中的中国功夫……”和“乌尔善有排面请来了金龟子姐姐……”

这些都是惊喜。

观众知道“自古对波左边输”。

张灵玉和张楚岚对轰时不幸站在了左边,所以他输了。

观众还知道电影结尾以“弹幕”形式出现是一种对潮流文化的响应。

所以大家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所以乌尔善赢了。

因此,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乌尔善也是个“异人”。

多元女性力量

“异人女团”在网络上引发不少网友的好奇与热议,李宛妲、娜然、那尔那茜、兰西雅……

尤其是娜然和那尔那茜,去年《封神第一部》大火,因为片尾彩蛋在国内互联网上成为“飒姐”的那尔那茜热度很高。紧接着网络上流传出娜然和那尔那茜一招一式尽显武术训练功底的视频资料,那是《异人之下》的宣告,也可视为乌尔善对这部作品的提前放送。

但“女团”这个说法只是便于电影宣传的总结标签。我认为所有演员最终都是因为文艺作品才诞生的,否则“演员”本身就失去了其意义。

如果说在《封神第一部》尚未上映前,网上流传的关于演员们集训报道只能视为传统商业宣传的话,影片最终还是以结果告诉观众:

“乌尔善没耍花头,拍电影,他是认真的。”

无论是“冯宝宝”完整独立找到“我是谁”的个人剧情塑造,或是“风莎燕”与“冯宝宝”初见就不对付,危急关头却能搭把手所迸发出的女性互助精神,亦或是“柳妍妍”叛逆顽强野蛮生长的劲头,以及“夏禾”敢于释放的女性魅力。都可以说《异人之下》里女性角色均绽放出多元女性力量。

你会发现乌尔善很擅长把握叙事的节奏,更擅长塑造角色的特质。通过人物装束、语言和动作让观众第一时间对角色产生印象。尚在“新手村”的张楚岚必须未脱稚气、“内定掌门”张灵玉出场必响《男儿当自强》。

当然,这也得益于演员自身可塑性较强,乌尔善抓住了演员自身的特点和角色的气质,但这需要双方彼此之间有充分的信任。

演员很信任导演,导演没有辜负演员。

结果证明即便主演以新人为主,依然能够通过严谨的故事构建和角色塑造得到观众的认可。

《封神第一部》之后,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对李宛妲、娜然和那尔那茜等人的这部作品的期待值就证明好的导演不仅能够拍出好电影,还能带出好演员。

奇幻武侠+女性,如“冯宝宝”“夏禾”“风莎燕”“柳妍妍”这样在国漫中较有特点的女性形象即便在电影里也立得住,是一种导演意志的体现。

说到底,演员的存在是为文艺作品服务的,不是为演员自己服务的。哪有什么天选,都是演员用汗水换来的接近角色。

所有角色都不存在“量身打造”这一说,你演什么就得像什么。这就是演员。

《异人之下》里夏禾必须会蛇拳、风莎燕必须会通臂拳。习武之人看门道,一看便知电影除了特效,更多的是“认真”二字。同理,特效只是辅助,特效做得极好,角色没有灵魂也得不到认可。

不夸张地说,如果所有资源(包括演员)都能配合导演做出想象中的完美画面。那么这部电影本身就很了不起。

电影人

首映礼当天到场的很多观众里,年轻人占多数。

其中有些主播带着“家伙事儿”现场直播《异人之下》首映盛况。

结果一番目不暇接和天马行空之后,谭飞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中国人能不能打造自己的漫威/DC系列?”

我觉得《异人之下》可能就是个很好的契机。

我并不打算过多地讲述电影在特效上的炫酷,尽管它很炫酷。我更想表达的是对电影之外的一些思考。

纵观乌尔善导演作品内外的呈现,无论他在首映礼后的联欢会上唱歌也好,还是携手原著作者米二宣告《异人之下》获得作者认可也好,他都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人,只不过我很认可他的“我行我素”,因为他用作品和市场反馈说明他有资格“我行我素”——

我们喊“文化输出”喊了这么多年,最终需要有人来落实这件事。

我第一次认真审视乌尔善的作品是他的《寻龙诀》,也是在CBD万达,也是首映礼。那时中国电影群龙聚首,这部电影质量确实也好,但在当年的市场环境中并不出挑。

如今再看《封神第一部》和《异人之下》,我不得不正视乌尔善,也必须正视“中国电影工业化”这个宏大的命题。因为市场、观众、情感诉求都在变化。

年轻观众需要新鲜的、畅快的、不说教的、不加修饰的情绪表达,所以原著粉看到“宝儿姐”在一个世纪里的漂泊时会情不自禁地代入,新观众看到《中国功夫》伴随张楚岚一次又一次出现时会笑而感叹:

武侠,从来就不是奇幻的事情。

故事,从来就不是虚妄的描述。

人物,从来就不是抽象的代表。

电影,从来就不是套路的东西。

以上,是我对《异人之下》观之一叹的总结。

去年有幸首观《封神第一部》后,我说能够出现这样堪称中国电影优秀代表的人物和作品,我们首先应该支持,更应该支持把我们原创的文化输出到全世界。让外国人也看到我们的“异人世界”。

对于国产电影,我心中有太多祈愿:

踏上国际舞台,和他国摩拳擦掌一较高下。

如今,可以有底气地再说:

关于“文化输出”……

没关系,我们有乌尔善。

去年我写过《封神第一部》的影评,今天依然把那篇文章的结尾用作对《异人之下》的总结——

如果乌尔善问:

“如何拍好一部经典IP?”

我会说:

“你稍微收着点就行。”


THE END
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