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影院 低调影院

《第二十条》不是我理想中的法治片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896    评论

春节档应该怎么选电影?有网友戏称,兄弟聚会看《飞驰人生2》,姐们聚餐看《热辣滚烫》,如果拖家带口男女都有还不想吵架,建议看《第二十条》。

或许是因为去年《满江红》出人意料的票房成绩,2024年春节档启幕之初,几乎所有媒体都将张艺谋导演的这部新作视为春节档票房冠军有力竞争者——与《热辣滚烫》同属第一梯队,预测总票房30亿左右。没成想,春节档第一天,大盘生死已定。《热辣滚烫》奔着45亿狂奔,《第二十条》猫眼预测20.64亿。

客观地说,《第二十条》的完成度比《满江红》更高。后者神行九霄的传奇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容扎实度;前者由于欢“辱母杀人”案和于海明反杀案等真实案例改编而成,现实矛盾本就是最好的戏剧。

《第二十条》是一部“很张艺谋”的电影,故事中议题的严肃性和深刻性,曾在他早年的《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等作品出现。这又是一部“很不张艺谋”的电影,甚至比《坚如磐石》《满江红》走得更远,惯用的极致色彩比不见了,华丽的造型艺术消失了,糊住名字说是剧集导演拍的我也信。

春节档第五天,网友对《第二十条》的夸奖不在少数。虽说今年春节档电影的豆瓣评分空前膨胀与和谐,但能把这种题材拍得“不掉队”实属罕见。去年,同类题材的电影《检察风云》,豆瓣4.3分,票房6183万。

然而,《第二十条》并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法治片。对商业的妥协,在拥抱票房的同时,也消解了议题本身的荒诞性与批判性。过多煽情元素的融入,成功赚得了观众的眼泪,但无法引起深层次的思考。

原因很简单。如果说,张艺谋上一部电影《坚如磐石》是“戴着镣铐跳舞”;那么,《第二十条》通过不断自我设限,在临近薄冰时轻巧地滑了过去。看《第二十条》的感觉,很像看某些韩国电影——他们真敢拍。然后呢?

01

《第二十条》由一个枢纽、三个故事组成。一个枢纽,是永恩市挂职检察官韩明(雷佳音)。他本是县检察官,为了让儿子能读个好大学,拖家带口从县里来到市里,处处看人脸色行事。三个故事也环环相扣,尽数发生在韩明身上。

借读学校张主任(张译 饰)的儿子霸凌同学,韩明儿子韩雨辰(刘耀文饰)见义勇为,动手打了人,对方要求韩雨辰道歉,否则就诉诸法律,韩雨辰拒绝道歉;以前办理的一起故意伤害案的被告人不服司法机关处理结果,频繁前往北京上访;正在经手的一起故意伤害案找不到关键证物,同事吕玲玲(高叶饰)始终坚信案件另有关窍,案件办理的效果如何将会影响韩明能否转正。

三件事指向了一个共同概念:正当防卫。影片片名来源于此,刑法第二十条讲的就是正当防卫的界限。基于三个案件,又引申出两个问题:见义勇为算不算正当防卫?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以及故意伤害之间的界限又是什么?

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张艺谋不厌其烦讲述生活的细枝末节和困境面前普通人的苍白无力。《第二十条》也成了今年春节档最长的电影,时长141分钟。

影片的前半段,主要围绕韩明的家庭琐碎展开,为了照顾孩子,妻子李茂娟(马丽 饰)辞去工作陪读,一门心思想让儿子考个好大学。就韩雨辰见义勇为这件事,两人争吵、商议、抱怨,从齐心协力到自暴自弃。

郝秀萍(赵丽颖 饰)出场以后,影片风格陡然一变。原本吵吵嚷嚷的喜剧味道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溢出银幕的大众愤懑。自己被欺压,妻子被强奸,甚至全家面临生命危险,农村老实人恐惧之下愤怒杀人,要不要偿命?

02

法治片最常聊的一个概念,是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的抉择。近两年,短视频普法的律师越来越多,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的讨论也不断被提及。《第二十条》的故事核,也由此而生。

从结局来看,法院的判决是契合结果正义的,听完雷佳音金句频出的“小作文”,观众也深受感动,离场满足拉满了。

韩明为什么最后说那段话?因为他是个好人。为了诠释韩明身上的好人属性,剧本的设置不可谓不极致。上大学时,他就因为痛打流氓且拒绝道歉,被分配到县城检察院。儿子打了人,他放下尊严低声下气去求人,对方不理不睬。

这样的好人,或许会因为生活的压力变得圆滑,但绝不会丢掉骨髓里的热血。

然而,《第二十条》小心翼翼的取舍、剪裁之下,生活的粘稠感是给足了,被成法和因循扼住喉咙的窒息感还是隔了一层。今年春节档卖得最好的电影《热辣滚烫》,就很真诚。虽说它被不少人批评,认为翻拍之作难登大雅之堂;也有人对贾玲减肥的话题能持续霸榜嗤之以鼻,认为破坏了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可《热辣滚烫》以及其台前幕后的一切,足够真诚。

《第二十条》谈的是今年春节档所有影片中最严肃的议题:别人聊梦想,它聊法治。别人说自我认同,它讲社会反思。但不论是案件的编排还是最终的走向,《第二十条》都欠了些火候和力度。

从戏剧结构来看,《第二十条》很像一篇规范的高考议论文。开头以喜剧引入,中间穿插现实洞察,结局是检察官韩明面对法律界人士慷慨陈词,最终力挽狂澜,无罪的释放,有罪的入狱,各得其所。可影片犯了很多高考议论文相似的问题,“是什么”讲清楚了,“怎么做”说明白了,唯独“为什么”草草略过。

公交车司机看到女乘客被猥亵,见义勇为致人受伤,为什么女乘客不愿出场作证?为什么见义勇为者反倒要坐三年牢?校霸欺压同学,为什么勇敢出手的人反倒要赔礼道歉?妻子被村霸玷污,自己像条狗一样被拴着,冤屈无处诉说铤而走险,最后反而要靠“一个好人”来拯救?是不是换个检察官结果就变了?

还有,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成功治水的大禹固然可敬,但如果能在洪水漫天之前防患于未然,是不是更好一些?虽说拍的是检察官,但《第二十条》中,那些隐身的人才是最值得深入探访的,那些冲不破的罗网才是最让人无奈的。

这些问题,出于种种原因,影片不曾回答。可以预料,《第二十条》的拍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很多风险和妥协,张艺谋在戏剧张力和现实压力之间,选择了最合适也最商业的平衡点。

去年,港片《毒舌律师》上映。黄子华饰演的律师林凉水为了无辜之人咆哮公堂,只为求个清白。最终,他成功说服了陪审团,被告无罪释放。在最终效果呈现上,《第二十条》《毒舌律师》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后者是纯粹的爽片;《第二十条》看完后让人有些堵心。文艺作品触碰现实难点是值得鼓励的,但艺术家们能做的又是有限的。

全民的法治意识再强一些,灰色势力对公平正义的侵蚀就会更少一些。勇于担当的公职人员再多一些,因循守旧对社会进步的迟滞就会更少一些。这种风习之下,艺术家表现现实矛盾也就更能放开手脚一些。


THE END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