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影院 低调影院

地质迷境:这么粗糙的故事为什么能让人趋之若鹜?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756    评论

作者“地质巨子”(本名王浩丞,毕业于新疆工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找矿理学硕士,地质工程师,土地评估师。在众多专业地质刊物上发表过大量文章)第一次发文于天涯社会的时候还是2011年,有幸看过这位作者写的关于身处新疆的一位地质队员经历的传奇故事。

原文名叫《一个地质队员经历的故事》,如今出书改名为《地质迷境——一个地质队员经历的荒野故事》(以下简称《地质队员》)。

当然,当年他把故事发到了“莲蓬鬼话”版块就说明这是一个小说。而且刊发时没有排版,错别字也很多。然而迅速引起了一部分神秘主义者,包括我在内的关注,我后来思索了一下可能吸引我的原因和看伪纪录片《中邪》的道理一样:

越粗糙,越真实。

鉴众所周知的原因,作者在文中用很多自创词替代了很多名词,如“边疆省”“X族”“X教”等,表示理解之余依旧可以看得下去。至少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作者展现了自己在当地所见所闻,以及文中“我”和曹大棒子、黄毛等人在地质勘探过程中经历的诸多奇闻诡事。

文中“我”以普通人的角度见证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时,还提出了一个想法:

人类,是否只是某种生物实验的产物?人类之外,还有许多同样的“产物”与人类共存?

1

鉴于某些原因,我无意间排列组合出了国外神秘主义者对“巨人”这种传说中的人形生物的探索和传说,如古埃及壁画上写实的巨人和人类共同生活的场景,消失的巨人干尸手指,《圣经》中对拿菲利人和巨人歌利亚的描述,以及国外民科认为遗失的《死海古卷》是否能够解释人类起源等。

《地质队员》可算是目前我看过的第一个,几乎也是唯一一个涉及巨人传说的国产小说。小说中有几处描写到了巨人,如驻守边疆的军人在高山上与“浑身白毛站起来有四米多高的人形生物”遭遇,如指战员目睹“高山下那玩意确实高,像大两号的老毛子”,以及当地人传说“那玩意古代挺多,还有个国家。后来蒙古人打过来时在死人沟那一带打了一仗被灭了国,巨人族高过车轮的都被杀了,剩下的小孩被带去了西方当成了稀奇东西……”

“我”还听说草原上某位活佛的法器就是一个巨大的人头骨做成的,直到后来大家在勘探过程中发现了古老的未知文明留下的“京观”——用众多人头骨堆砌的“白塔”,其中有些人头骨如巴掌大,有些则如马头一样大。

当“我”后来调去阿富汗参加援建项目时再度遇到了巨人,当地导游称在野外密林中看见“四五个长得很高的人背着几只羊在远山上行走,高得像树一样”,传说在阿富汗的深林中存在一个巨人部落,英国殖民时代当局曾重金悬赏想活捉巨人,当地某部落设下陷阱真的抓到一个,可惜死了。当晚巨人发起报复将该部落灭族,唯一侥幸活下来的人逃出来向人们诉说可怖的遭遇……

无独有偶,俄罗斯编年史中曾记载:“游牧人”(金帐汗国)在库利科沃战役中请来了一位四米高的鞑靼巨人,许多俄罗斯士兵都目睹了这位巨人,这位巨人的相貌是典型的图兰人种,但是骨骼却看起来有些另类,他要比两位俄罗斯士兵加一起还要高。而这位俄罗斯史书中记载的巨人,却死在了一位名叫奥什里亚比雅的俄罗斯勇士的手里。

从国外的编年史传说中,似乎又和作者的故事里当地人描述的“剩下的小孩被带去了西方当成了稀奇东西”历史阶段相对应。“巧的是”《旧唐书》记载当年唐太宗远征高句丽时曾见对方军阵中“有防风氏(大禹治水时生活在华夏的一支巨人部落)数千”,古时新罗国外也有“长人国”,“国中人身长三丈,食人,掠妇人以治衣服(做衣服)”等记载。

直到今年夏天我看了电影《封神第一部》的片尾彩蛋,当见到了魔家四将过城门对着工匠吼叫的镜头时,脑海中忽然想起这部《地质队员》,我竟在想,是否上古时代,人类竟真的与巨人生活在一起?

当然,不宣扬封建迷信,仅仅出于“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猎奇心态陈述一个个人颇感兴趣的内容,老外也在《探索频道》里专门做了一期《巨人之谜》,似乎人家也愿意探讨关于历史上各国传说中都存在的“大洪水”和“巨人”源起。

不过作者并没有纠结在巨人之谜上,于是,边疆省继续在读者眼中散发不可知的神秘。

2

龙,存在于中国传说中的似乎和大熊猫一样只为中国独有的生物,于《地质队员》里出现在山崖边神秘古城旁的一座大湖中,书中描述“那东西大概有四十米长,头像吉普车一样的大,一口把人半个身子咬掉了。”

与龙同时存于古城的还有“夜晚忽然出现在帐篷外的许多古代人,他们不像是认知中的全息投影,更像是鬼怪”的记述。类似的记录中还有曹大棒子记忆中深夜在戈壁滩上“招呼队员们过来的三个古代少数民族”,被曹大棒子发觉不对劲时这几个人“瞪着队员们”不肯散去,直到丢过去石头他们才消失,天亮之后发现地下挖出几副骸骨……

“内地是人邪地不邪,这里是人不邪地邪”,作者在书中对“边疆省”如此描述道。

夜半时分,营地上方天空忽然变幻颜色,原本沉寂的浓墨夜色变得暗红,一个不明飞行物在队员们的头顶盘旋,显然这不是某种自然现象,更像是未知的被操纵的飞行器。当地人说“古时就有记载,早已见怪不怪……”

我想当年不少读者对《地质队员》的追文都是冲着看似平淡无奇的记录去的,没有文学化的渲染,仅仅出于见闻和聊斋式的记述,甚至让人恍惚间产生一种“这些都是真的”的错觉。以至于在很多年后,当我在某乎上撰写巨人传说时提到了这部小说,有人说也看过,并和我一样,认为这是目前看过的最“写实”的文字版“伪纪录片”式的文章。

作者再度通过论证假设了人类起源于“某种未知的生物试验”,像“长着翅膀却残暴无比生吃路人的孩童”被当地人铸造在钱币上奉为“神明”,被蛇妖附身的山林猎户人家的可怜姑娘,夜晚归队时路遇的身穿铠甲的古代武士,古墓中被发现的金发碧眼的作祟古尸等……

人们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生活,在崇山峻岭和大漠荒山里开辟天地,其中有人死去,有人崩溃,更多的人忍受不了地质勘探的艰辛“下海”经商,多年后队友们重聚在一起,说起当年的岁月不禁唏嘘不已:

大家渐渐老去,回过头发现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边疆,为国家探察重要的战略矿产,自己则成为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可有的人,如“黄毛”等却再也没有机会吹牛,因为他们早已被掩埋在了神秘而严酷的崇山峻岭中。

3

我没有买过《地质队员》的实体书,但以我对《古玩笔记》实体书的了解,我觉得可能实体书和网文一样删减了不少内容。

比如“我们”在边疆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出国援外时遭遇的恐怖分子袭击等,还有各民族之间对历史的不同解读和看法。这些真实的记述也是当时追文的原因:

之所以相信光怪陆离,是因为光怪陆离的背后同样是一个时代的变迁。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书中记述故事的年代背景应该是上世纪1990年代前后,如今的地质勘探同样艰苦,但和当年相比生活条件毕竟有所改变。在书中也提及了后来时代的发展,但对于书友而言,小说最吸引人的依旧是前半部分的猎奇探险,后半部分主要讲述的偏专业一些,即地质队远赴海外工作,其中涉及许多专业的内容,还有人情世故和国际形势对地质工作的影响,所以后半部分的风格更偏向于真实的纪实文学。

2011年,我曾有段时间不断往返两地,多以长途汽车为主,其间路过荒山时脑海中不禁浮想联翩,觉得眼前一晃而过的高大树木若是巨人该是什么景象。那便是中了《地质队员》的“毒”,后来随着小说的断更,网友们也大致觉得可能作者要出书了,2013年再看时,果然,作者“地质巨子”的实体书出版。

值得欣慰。

再后来,能看得下去的小说愈发稀少,有人转战知乎发文,还有人连载几篇后寂然无声。直到天涯社区关闭,不过说来也奇怪,网站关闭了,天涯社区的微博账号还在继续发内容,但对于老一派如我这等好看个猎奇玩意的网民来说,渐渐不再有吸引力。

可能出于怀旧吧,阅读文字依然是一种习惯,很多印象深刻的小说至今也可以拿出来说道一番,可惜随着网络空间的不断缩小——短视频的碎片化和文字内容的缩水,如今想看小说的兴致也大不如前。包括看长篇大部头小说的兴趣也早已被不知不觉中的扫手机短视频取代。

客观地说,两者之间必然有互相无法取代的特质,就像纸质版的实体书和电子书之间的质感无法对比一样,内容当然也很重要。《地质队员》的内容特质便是“质朴到令人发指的文字描述”,这种观感竟让人沉迷阅读。以至于作者开始发文时不少人都以为是老前辈讲的曾经的真实见闻(其实现在我对文中内容多少也持真实见闻的猜测),可能世上事终究“七分真三分假”才最令人信服,若都是真或都是假反而感觉不真实。

在有限的时间里翻动脑海中的奇思妙想,让心灵暂别喧闹繁琐,假设在已知的世界外还有许多有趣的事物,不乏是一种休憩。

最后再次重申:

本文无意导人迷信,依旧是该信进化论的信进化论,该跳大神的跳大神。


THE END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