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影院 低调影院

周杰伦的困境:如何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994    评论

圣诞前夕,年更选手周杰伦上新了一首单曲《圣诞星》。

结果“难听”和“江郎才尽”几乎占满了整个广场。


在他的个人账号下,有资深歌迷的吐槽并且苦口婆心写小作文劝他多听听真实的声音,还说“写不出好歌,可以不出”。

也有歌迷和路人反问,这就是一首“应节小品”,虽然没什么大惊喜,但不也挺好听的吗?至于骂得这么惨吗?

我觉得,这首歌不算好也不算坏,只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周杰伦不能说什么“江郎才尽”,只不过我们在长大,他却在原地停留罢了。


圣诞树顶上的星星

点开这首歌的MV,浓浓的圣诞风。

取景是独具风味的欧洲小镇,以及充满圣诞装饰、有壁炉的小木屋,周杰伦和乐手们也是圣诞主题的造型,在浪漫的氛围中演唱。


按照官方解读,这首歌唱的是“孤单”的心情。

整个世界都在准备礼物、布置圣诞树,街道是一片唯美的灯光海,可是原本约好一起过圣诞的对象分手了,只好独自布置圣诞树,心情就像圣诞树上的星星无人共享。


MV画面很温暖,但乐评人流水纪却说“听完心情比北京的这个冬天还冷”。

他还提到去年的专辑《最伟大的作品》,觉得这几年的周杰伦是“敷衍和自恋不断循环,对真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对音乐本身的挖掘,都已经苍白到触目惊心。”


有编曲老师提出,《圣诞星》旋律跟过去的《红颜如霜》《倒影》很像,还特意剪了一个拼接,以展示作品的重复性。

按编曲老师的说法,这首歌就是用最基础的R&B套路Loop了一遍。


网友形容听到这首歌的感受:像小时候我玩了一整个假期后,最后一晚补赶出来的寒假作业。


在《圣诞星》之前,关于周杰伦“敷衍”的吐槽已经出现过好几次了。

2020年《莫吉托》上线,一小时销量破百万,音乐服务器崩溃,粉丝欢呼雀跃,同时有声音质疑:旋律耳熟,MV粗糙,没有突破。


去年推出的专辑《最伟大的作品》,网友:不惊艳且敷衍,且有《夜的第七章》和《琴伤》的影子。热狗甚至把对他的diss写进了自己的歌里。



作为普通听众,我没法从编曲和技术上质疑他的用心,但我看过之前在某节目上预告过《圣诞星》,他特别提到“这是从来没有写过的主题”,看样子和语气,是真心分享,希望大家能喜欢的。


我只是觉得,周董歌里表达的东西停留在了某种青春期的尾巴上。那种东西曾经狠狠震撼过我的青春,但当我走过成人世界的惊涛骇浪,那种忧伤且浪漫的青春小情怀可能再也击中不了我了。

本来也是啊,他的生活里没有眼前的苟且,一夜之间可以打卡全欧洲最美的小镇。平凡人的生活好像瓦依那的《大梦》,周董的生活就像《星光游乐园》。平凡人并不想去摘圣诞树顶上的星星,他们究其一生,不过想要一束卖火柴的小女孩手里那种可以造梦的火柴罢了。



他写不出我心底的声音了吗?

我总是觉得,人很难写出自己认知和格局之外的东西,回顾周杰伦曾经的作品,除了旋律、主题和唱法让人大开眼界,还有很强烈的故事感和生活气息。

作为“无名的人”,当时的周董从真实的生活里获得了真实的痛感,再转化成了旋律和歌词。

刚成名时写的《听妈妈的话》,他用朴实的笔触记录了单亲家庭成长的他对妈妈的感情,叛逆少年的画风却唱出了教育意义;


《爸,我回来了》是他在听到朋友的遭遇后,从中获得灵感写出的一首关于家庭暴力的歌。


《七里香》里的《外婆》,歌词像日记一样直白,却满满的关怀“大人们始终不明白,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块”,还借题发挥表达了对一些颁奖典礼的不满。

《外婆》的MV也拍得很有意思,他亲外婆、妈妈叶惠美还有表弟全部上阵了。取景在淡水河畔的老餐厅。


在日韩流挤占华语乐坛的时候,周杰伦还不断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音乐,用现代音乐唱出古典味道,然后锋芒毕露地强调:中文歌才是最酷的!

这些经典的作品,每一首都在记录他的生活感受和态度。

如果听众对周董的期待不是那么高,认为只要是周董的创作,就理所当然地应该高水准、先锋、令人耳目一新,那么包括《莫吉托》《最伟大的作品》在内,周董近来的许多歌,都不能说写得有多坏。


就像我们在诟病内娱影视时候常说的,“悬浮”往往是创作最大的问题。

我前年看冯小刚《北辙南辕》的时候,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冯导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啊……

剧中的人物从台词到行为,都有一种“不真实感”,创业而没有具体的工作,讨论但没有具体的内容,你能感觉到导演要开始深刻了,但那种深刻仿佛离我们普通人很远,触不到,摸不着。

周董现在给人的感觉也是类似的,旋律是美的,歌词也没有问题,但就是——没有触及到我灵魂深处的东西。

可能也是我们对周董格外苛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自己是普通人,不应期望另一个普通人能做出神一样的事,或者把他一直架在神龛上;但那是周杰伦啊,不必这么苛刻,失望总可以吧。



“最伟大的作品”不再属于周杰伦?

我们顺着周杰伦自己设定的话题来讨论一下: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最伟大的作品”呢?

一部伟大的作品当然不能被限定成某一种形态,它不必是某一种特定的风格,无需使用某些特定的技巧,也不必出自特定的人。

在技术上,它应当处在同一时代的顶尖水平,甚至超越时代引风尚,这些自有专业人士和同行评议去决定。而在技术之外,伟大的作品需要一个确定的特质: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情,与时代共鸣。


在华语音乐大繁荣的时代,周杰伦的光芒是无法掩盖的,人们至今津津乐道于他的天赋,比如“绝对音感”,比如对艺术潮流的敏锐捕捉,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把握……可以这么说,周杰伦的音乐在某一个时段,可以称得上是最伟大的流行作品。


因为他的词曲契合了那一代年轻人的情绪,重构并阐释了他们的心灵,在时代语境下,成为了流传广泛的经典作品。

周杰伦的困境是“时过境迁”,当80、90后步入中年,他们成了更“挑剔”的听众。

一方面,他们不但听了许多周杰伦,还听了许多追随周杰伦风格,甚至在他基础上有所创新的音乐作品,新奇和感动的阈值都提高了。

就像法国导演吕克贝松说的,青年时期容易被一些电影惊艳,有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太多阅历,看什么都新奇,阅片量增加以后,白月光依然是白月光,却往往不再那么惊艳了;

另一方面,当初的小孩子不再是青葱少年,而是到了听《大梦》落泪的年纪,听到了《罗刹海市》会慷慨激动的年纪。

他们要为生活兜底和负责,不再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穿行于城市之间的自由漫步的灵魂。


总而言之,是经典的“周杰伦风格”不再那么打动周董的听众基本盘,而周董本人因为种种原因,也缺乏重新构建作品风格的能力,这是为什么除开情怀滤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诟病周杰伦的新作品“平庸”、“缺乏亮点”。


至于更年轻的00后,他们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时代背景,也有自己喜欢的作品和作者,这是每一代人的天然权利。

年轻人不怎么吃周董的新创作了,这并不是一件太令人意外的事情。

所以今天的周杰伦,恐怕有点太自信了,他或许依然能够写出水准以上的好歌,但在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品”并不属于他。


结 语:

每一名创作者有自己的黄金期,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时光会流逝,人会老去,是无可奈何却客观存在的事情。

80岁的金庸当然是武侠巨匠,但他不可能再回到写出《天龙八部》的状态,音乐创作也是一样的,古人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一位伟大的创作者成名已久,他享有的是与“历史地位”有关的尊重,人们对他的赞誉总是建立在过去美好回忆的基础上。

他的才华和天赋依旧在那里,但是长期没在创作一线,各种活动分散了他的经历,而养尊处优的生活也让他脱离了创作土壤,他的作品又怎么可能和当年一样?

人不能和客观规律对抗,天才、大师也并不能例外.

只是我相信一位曾经的流行音乐天王还是有才华的,毕竟音乐天赋这种东西不会轻易消磨殆尽,音乐领域有太多的例子,我相信周杰伦也同样可以。


THE END
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