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影院 低调影院

深情刻画一代才女命运浮沉,舞剧《胡笳十八拍》艺术再现中华文明“和”文化强大生命力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次数:13    评论

12月10日,由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和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历史题材舞剧《胡笳十八拍》在江苏启东正式开启首场巡演。

舞剧《胡笳十八拍》以东汉末年才女蔡文姬在中原地区以及匈奴地区生活的相关历史为蓝本,通过全新的表达方式、深情的肢体语言、跌宕起伏的音乐,共同描绘出一幅生离死别与民族大义交织的全景画卷,带领观众沉浸式了解蔡文姬命运多舛的一生,引起热烈反响。

呈现有血有肉“蔡文姬”,高难度舞蹈惊艳全场

“文姬归汉”的故事历来被广为传颂。东汉末年,正值青春年华的蔡文姬被掳去匈奴蛮地,与左贤王生活十二年,后被曹操重金赎回,《胡笳十八拍》正是她从匈奴重返中原故土的途中创作的一首融合了汉、胡两地文化的音乐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为向观众呈现一个立体丰满、有血有肉的“蔡文姬”,舞剧《胡笳十八拍》创作团队围绕蔡文姬人生中的爱恨纠葛和其促进民族融合的历史贡献两条故事线,采用先抑后扬的叙事方式,将其一生的情感挣扎与坎坷经历融入剧中,透过蔡文姬在家国大义和骨肉离别前的个人选择,观照和诠释了千年来中华民族对民族融合的执着追求,彰显了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与凝聚力。编剧罗怀臻介绍,《胡笳十八拍》作为胡汉融合的一个乐曲,可以位列中国十大名曲之首,不仅因为艺术上的高妙,更在于内涵深厚,揭示了蔡文姬个人命运和情感。“但是我们很少站在作者本人的立场上,用作者本人的作品来解释她的命运。这次我们希望借舞剧的机会,以蔡文姬在边塞生活12年为背景,展示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甚至是自然景观。相信观众能从中感受到蔡文姬在苦难当中,对美的不懈追求。”

在舞蹈编排上,舞剧《胡笳十八拍》同样下足了功夫。该剧融合了蒙古舞和古典舞两大舞种,前者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狂放与野性,还原了游牧民族的生命力。后者含有宫廷雅乐,展示了中原地区农耕文明土地上滋养出的中亚文化。风格差别颇大的舞蹈还原了东汉末年文化的多元性和胡、汉两地文化的差异性。历经数月的打磨,伴随舞者们充满民族色彩的肢体语言和高难度的技巧动作,那段扣人心弦的故事再现大众视野。其中,蔡文姬的饰演者孙秋月凭借精准的人物解读和扎实的舞蹈功底,精准诠释了乱世下蔡文姬被迫离家、思念故土、盼望和平的心路历程,赢得阵阵掌声。

“太好看了!尤其是梦中情节的设计,舞者半梦半醒状态下的破碎感直接拉满,让我有流泪的冲动!”“通过历史书,我认识了蔡文姬,看完《胡笳十八拍》,我‘爱’上了蔡文姬,她是一位历经磨难依然坚韧,心中充满大爱的伟大女性。”看完首演的观众纷纷表示,被舞剧中充满故事张力和戏剧性的双人舞,以及抓人眼球的情感走向所感染,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梦回千年。

极致巧思刷新舞美“天花板”,展现民族性与现代性融合之美

为提供优质的观演体验感,舞剧《胡笳十八拍》在舞美空间极尽巧思,以可推拉旋转的卷轴条屏为主体,共筑圆满的圆形元素贯穿其中,以大抽象小写实的风格为手法,营造了极具空间感的戏剧视觉效果。总编导田壮介绍道:“我们利用现代数控技术,以及吊景和光影特效的配合,让有限的舞台空间更加立体化、多维化,通过真实场景与虚幻空间的交互,最大限度激发观众想象力。”

值得一提的是,鲜明的民族文化元素在舞剧中随处可见。例如舞台前区的投影设计采用了独具特色的蒙古哈木尔纹、舞剧剧名使用了篆刻印章样式、汉朝部分安排了极具年代感的书案等,让观众更快进入地进入故事情节,并从中汲取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与剧情完美贴合的配乐,是舞剧《胡笳十八拍》的另一大亮点。作曲家赵博竭力通过音乐的表达,呈现蔡文姬的命运浮沉以及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在配乐上做了很多尝试,不仅加入了现代的音乐解读,还通过不同乐器赋能历史人物和情节,以此增强观众的情绪共鸣。”赵博介绍道:“我个人最喜欢的是谢幕音乐,采用了汉胡音乐融合的理念,这里折射的是蔡文姬的历史贡献,打破了地域、民族、文化的疆界,促进了汉、胡的交往与交融。”

舞剧《胡笳十八拍》力图打破历史与现实的“壁垒”,主创团队以高质量的艺术供给,将现代舞台艺术和传统历史文化结合,为这则流传千年的史实写下时代注脚,呈现出一个生动而富有时代魅力的历史故事,让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读懂、看懂“蔡文姬”,从她的磨难与成长中感悟家国大义。该舞剧给人以穿越时空、动人心魄的精神感召力,向世界传递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和而不同精神理念。(摄影:刘海栋)


THE END
593